2025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:好勢(hó-sè)

2025/09/27 (六) 08:00 ~ 2025/09/28 (日) 17:00 (UTC+8)

新竹市 東區 光復路二段101號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館

2025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:好勢(hó-sè)

「人生在世,好歹照輪;歹勢好勢,攏是一種凡勢」

—拍謝少年《歹勢好勢》專輯文案


根據教育部台語常用詞辭典的條目,「好勢(hó-sè)」有「舒服、舒適」、「事情順利推演」、「行事恰當」等意思。客語之中也有同樣的詞彙「好勢(hoô-shê)」,意思大致相同。早年前來臺灣進行漢人社會田野調查的外國人類學家已留意到「好勢」在日常情境中的使用,例如焦大衛(David K. Jordan)在《神・鬼・祖先: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》一書中有這樣的記錄:「新房子和家裡的新神壇代表一個新的整理完好的局面。一個新的房子是『好勢』(ho-se)的,也就是:乾淨、有秩序、適當、令人感到驕傲的等。」芮馬丁(Emily. M. Ahern)則是在《一個漢人農村的死者信仰》中提到「好勢」是死去祖先在墳墓中的居住條件,有著「風水」、「運勢」的含意,能夠影響生者家人的生命境況。在此可以延伸討論的是,「好勢」指的並非只是一個人生理、物質上的舒適感而已,而是一個更廣大的本體中的存有狀態,且與空間、信仰與社會關係密切相關。在人類學文獻中針對相關概念如「幸福」(happiness)、「安康」(wellbeing)乃至於「善」(good)已多所討論,然而本次年會更強調的是超越「人」的本位,涵納不同物質、環境與力量的複雜感受。「好勢」也許來自「漢人」的宇宙觀框架,但在當今充滿戰爭威脅、國際衝突、生態危機、基本人權受到迫害的世界中,我們可以問「好勢」是一種特權,還是一種具有超越性的生命形式或生活計畫?


對「好勢」的探問亦有在地的意義。本次年會舉辦地點清華大學位於新竹市,一向標榜在城市幸福感調查(如天下雜誌的「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」)中名列前茅,並以打造所謂「安居科技城」為目標。然而,這樣的調查與論述是否能反映新竹科學園區勞動條件的問題、是否有思考面對著都市發展與土地徵收挑戰的地方農民行動、是否有考量都市之中或之外的原民部落以及客庄、是否有納入居處於周遭工業區的東南亞移工社群、以及最重要的,是否有探及新竹超越三百年的歷史深度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的神、鬼、祖先、靈魂?這些提問的目的在於讓我們意識到「好勢」或「歹勢」絕非單一群體的事,而是多元整體的動態感知。它更像是一種能量的流動(flow),將不同時空的人與非人行動者連結起來。

Organizer

avatar
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
  • +886965313106
  • tsae.tw@gmail.com